霧霾來襲,一些心急的家長,想自掏腰包,為孩子所在的教室里安裝空氣凈化器。然而,家長的這種行動沒有得到學校的同意,這讓家長想不通。比如*近,杭州某公辦小學一位五年級家長,向記者訴苦:“我們都已經到了蘇寧電器,想買一臺空氣凈化器送過去。給班主任打了一個電話,結果老師請示了校長后說沒有先例。”(12月25日《錢江晚報》)
可憐天下父母心,防霾心急的家長自愿集資在教室里安裝空氣凈化器,但校方的顧慮也有道理:一是認為目前其他學校并沒有先例,個別班級安裝,會引起其他班級、學校的攀比心理;二是購買凈化器的花銷雖不大,而凈化器在使用過程中的維護問題以及配件問題該如何處理卻很麻煩;三是空氣凈化器放置在空間本來就不寬裕的教室里,可能會帶來安全隱患,而部分家長堅持要安裝,認為保護孩子的呼吸,教室需要空氣凈化器,雙方各執一詞,相持不下。
其實,雙方不妨換位思考:對于家長來說,應該尊重學校意見,畢竟目前沒有權威部門的結論,配或不配空氣凈化器對學生的身體有何影響、凈化器的質量好與不好、是否存在二次污染、是否有其他安全隱患都是個未知數,家長不必太過緊張;而對于學校來說,也應該對家長的焦灼之情予以理解和安撫,不妨通過學校的家委會就這一問題自發征求家長意見、認真甄選凈化器類型、確保安全使用凈化器。如果家長達成一致,而在經濟方面又沒有異議,校方還是應該予以支持。多元、開放的態度,平等、平和的商討,力爭求同存異,達成共識,而不能各執己見、陷入強硬拒絕與對峙的尷尬,不利于教學雙方關系和校園安寧。
其實,不同的空氣凈化器所能凈化的物質也是不同的,放置何種凈化器需要根據具體檢測情況來判斷?諝鈨艋鞯降自诮淌依镉袥]有作用,還需要通過檢測來分析。但校園空氣凈化器之爭折射民眾對環境惡化的焦慮。近年來,霧霾天氣十分嚴重,大霧籠罩上空能見度很低,大家紛紛談PM2.5色變。浮游在空中大量極微細的塵粒或煙粒,對于呼吸系統尚未完善的嬰幼兒來說,更易引發各種呼吸道疾病。因為灰霾天氣持續,加之PM2.5超標,很可能對孩子造成不同程度的傷害。例如小兒呼吸道感染、肺癌、小兒佝僂病、寶寶情緒不穩定等。在此大背景下,公眾只好抱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寧多不少”的態度,用各種除霾“裝備”來尋求外在的保護和心理安慰。
奧運藍、APEC藍……令人驚艷也令人難忘,更提供了一個治理污染的樣本——政府重視,上下一心,協同作戰,嚴厲打擊污染環境行為,環境優美、風清氣朗并非遙不可及。當青山綠水藍天白云重新回歸百姓生活,霧霾不再圍城,人們暢快呼吸,校園空氣凈化器之爭自會消弭。保護環境驅除霧霾,就是保護孩子,就是保護我們自己,此乃治本之策,也是我們要為之奮斗的新年目標。(斯涵涵)